姜阿山小樹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一場豪賭!新的難題!

 那只是對外的宣稱。

 實際上嘛,當然是另外一回事。

 特別是皇帝或儲君,與親信大臣,官員的禁中密談,是絕不能隨便亂記的。

 聞言,夏原吉笑道:

 “將糧食存進糧食署,能減少蟲鼠偷吃,受潮黴變帶來的損失,百姓們自然樂意。”

 楊士奇也笑道:“這是因有大明銀行在前,百姓們能放心存錢,自然也能放心存糧。此外,還多虧了《大明日報》的宣傳,才在民間形成熱潮。”

 自古以來,老百姓就是喜歡跟風的。

 向糧食署存糧這種事,也不例外。

 只要村子裡有人存了,就會有人跟進。

 鄰居家存了,自己家就敢存了。

 這種看似無腦跟風的背後,實際上是民間百姓長久以來養成的生存策略。

 大家共進共退,有什麼事也能一起扛下。

 如果只有自己一家特立獨行,遇到事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存糧的事,亦是如此。

 自己一家人存,他們擔心糧食署將糧食貪沒,擔心取不出糧食。

 所有人都存了,這種擔擾也就煙消雲散。

 因為他們相信,糧食署不會犯眾怒,侵吞天下所有人的糧食。

 《大明日報》的宣傳,同樣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如今的《大明日報》,影響力極大,隨便一篇文章,都能讓天下震動。

 “雖然有用水泥新建的糧倉,可以防鼠防蟻防潮,但糧食終究不比銀錢,儲藏在糧倉裡面,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損耗,何況儲藏糧食本身的成本也不低。”

 “建造糧倉造價高昂,管理人員的薪水開支也不低。”

 “朝廷要拿出一大筆錢補貼才夠。”

 “還有,若百姓都要取糧的話,長此以往,只恐糧倉裡的糧食會入不敷出。”

 糧食署的承諾凡存糧一點都不少,但實際上,糧倉裡儲藏的糧食,也會有一點損耗的。

 這就變成了進來九十八斤糧,出去一百斤。

 糧食署是會虧損的。

 短時間內,因為不斷有新的糧食存進來,還有朝廷的庫存,收賦稅所得的糧食等等,這些還不是問題。

 但時間一長,就不行了。

 有點類似龐氏騙局,終有垮塌的一天。

 這與銀行存錢的邏輯是不一樣的。

 銀行收了存款,再放出貸款,還能賺取存貸款的利差。

 糧食署可不能進行這樣的操作。

 夏原吉是理財的高手,深知其中的弊端,故而憂心忡忡。

 “只要大明的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高,堅持幾年就好。。”朱允熥道:“糧食署的‘糧食銀行’業務並不會持續很多年,快則一兩年,慢則三五年,就會停掉。”

 夏原吉怔了怔。

 楊士奇解釋道:“等百姓們養成了將糧食儲藏到糧食署的習慣,日後即便糧食署不再開設糧食銀行,沒有了免費存糧的業務,百姓們也會自發將糧食賣給糧食署。”

 夏原吉思索了片刻,道:“話雖如此,但若沒有免費存糧業務,自家種的糧食,不少百姓還是會自己存起來的。”

 “如此雖有損耗,但畢竟省了存糧取糧的麻煩。”

 “只有那些原來大量購糧的人,日後或會按月購買。”

 “再或者是多餘的糧食,也會存進糧食署。”

 朱允熥笑道:“這就得看大明糧食的增產速度了,百姓們有吃不完的糧食,自然會大量賣給糧食署。”

 “這……這多少有點豪賭了。”夏原吉失聲道。

 楊士奇點頭道:“沒錯,這確實有點冒險。”

 “為了保險起見,朝廷已經從倭國大量進口糧食,此事你亦是知曉的。”

 “再加上新糧倉所減少的損耗,大明的糧食,憑空增加了許多。”

 “只是如今太孫殿下治國,百姓的肚子都吃得更飽了,消耗的糧食激增,才有糧食不足的危機。”

 “進一步的增產,就要靠水利工程建設及墾荒。”

 夏原吉長吁了一口氣,道:“眼下全國各地都在建水庫,一旦建成,對糧食增產確有極大的幫助。”

 “但徵發的民工如此之多,今年消耗的糧食也會大增,風險亦更大。”

 這就是事情的一體兩面了。

 興建水庫,確實會讓明年的糧食增產。

 但是,在沒有大型機械器具的時代,水庫的堤壩,可都是需要人工用肩膀一擔一擔挑出來的。

 天天干活的民工,也會吃掉更多的糧食。

 “這就是糧倉以及收糧的作用了。”朱允熥笑道:“如今不止是普通百姓,富戶大戶的存進糧倉的糧食更多。”

 “其中還有不少糧食,是他們多年存下來的。”

 “而今都進了糧食署的糧倉,朝廷便可以集中調配。”

 “有這些糧食,到明年秋收之前,大明絕不會有少糧缺糧的危機。”

 朱允熥對此十分篤定。

 民間大戶富戶的存糧,數量其實十分龐大。

 只是以前不管有啥大饑荒,天災人禍,他們都會藏得緊緊的,絕不會拿出來救濟沒飯吃的人。

 一邊是餓殍遍地,一邊是富戶的糧倉裡堆滿了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