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樹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七章 一場豪賭!新的難題!

 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如今,那些富戶大戶見將糧食儲存到糧食署的糧倉有利可圖,便也跟著存了進去。

 糧食到了糧食署的糧倉裡面,朝廷就能統一調配,杜絕這樣的情況發生。

 有了這一筆存糧,就算今年大明消耗的糧食大增,也不可能會缺糧。

 至於明年的糧食增產,朱允熥更是信心十足。

 科學院能不能將有效的農藥研製出來,這不一定。

 但今年投錢興建的大量水庫,可不是白建的。

 有了這些水庫供水,原來許多不適宜耕種的地區,都能種上糧食。

 說到底,要讓糧食產量增加,無非是兩條。

 一條是提高單位面積的糧產量。

 二則是擴大糧食播種面積。

 修水庫既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也會極大的增加糧食播種面積。

 因為原來由於供水灌溉問題而無法正常耕種的土地,在修建水庫之後,有了水源灌溉,就能墾荒播種了。

 不僅如此,以前供水不足而造成畝產量很低的土地,供水增加之後,畝產量也會大幅提高。

 灌溉對糧食產量的影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他的信心,則來源於大明現在的人口。

 經歷了元末戰亂,此時大明的人口仍然不多,人均耕地面積很大。

 同樣的耕地面積,只要好生加以利用,哪怕再養活多兩三倍的人口,都不是問題。

 這裡還有另一個關鍵是,由於醫療條件的限制,大明嬰幼兒的成活率不高,人口並不會在短時間內爆炸性增長。

 自清末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情況十分特殊。

 雖然經歷多年戰亂,但與歷史上戰亂造成人口大幅下降不同,那段時間,人口還一直在穩步增長。

 究其根源,最重要的是醫療衛生條件的提高,讓嬰幼兒的成活率有了質的變化。

 與此同時,糧食產量和土地利用率卻並沒有什麼變化。

 於是便陷入了一邊人口迅速增長,一邊老百姓卻越來越窮,越來越吃不飽飯的怪圈。

 這在整個華夏曆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新中國成立後,這一矛盾更加突出。

 醫療衛生條件的改進速度,遠遠快過建水庫及開墾荒地的速度。

 增產的糧食,被多出來的人口消耗一空。

 糧食年年豐收,耕地面積不斷擴大,水庫也建了無數,百姓卻仍然很難將肚子吃飽。

 因為人口數量增長得更快!

 但大明的情況,顯然不一樣。

 目前的醫療衛生條件,短時間內不可能有質的飛躍。

 青黴素之類的,也沒有被髮明出來。

 人口雖然一直在增長,但速度卻不會特別快。

 此時大力建水庫墾荒地,提高糧食畝產量和擴大耕地面積,它們的增長速度,完全可以大幅度超過人口增長速度。

 “太孫殿下運籌帷幄,一切盡在掌握,下官欽佩。”夏原吉拱手道:“目前大明銀行資金充足,又有倭國進來的大批白銀作保證金,建設所需的錢,大明銀行都可提供。”

 朱允熥微微點頭。

 這也是他的底氣所在。

 有錢,有糧,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慌。

 楊士奇道:“眼下倒是有一樁新的難題,據蘇州府上報,有不少人將銀錢存入大明銀行,糧食存入糧食署的糧倉,如此一來,自家看起來便‘家徒四壁’,以此來逃避朝廷的稅賦。”

 大明並沒有成熟的身份系統,老百姓出門會持官府發的“路引”,但路引並不是身份證,兩者之間有極大的區別。

 官員的牙牌倒是和後世的身份證十分相似。

 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大明銀行存錢,還是糧食署存糧,雖然都有登記身份,卻全憑客戶自己隨意填報,沒有核驗。

 取錢取糧的憑據,以銀行發的存單或糧食署的糧票為準。

 存款實名制,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後世實行實名制存款,都是21世紀才逐步實現的事情。

 沒有計算機網絡輔佐,存款實名制便不可能推行。

 且不說沒有照片,無法驗證真假的問題,就是有相應的實名資料,沒有電腦檢索,要從資料庫裡面調出來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況如果存款和取款不是同一家網點,那取款的網點,根本就不可能有客戶的身份資料,又如何核對呢?

 這顯然不現實。

 存糧的問題,亦是如此。

 憑糧票取糧,見票即兌糧,才能正常開展工作。

 這樣的帶來的弊端是,有心人若想藏匿資產將變得十分容易。

 蘇州因為賦稅很重,長年欠稅。

 去年隨著朱允熥開放經商,以及銀行的開設,在商業上素來極具天賦的蘇州地區,又開始重新變得繁榮。

 官府見狀,也立即抓緊追繳歷年欠稅。

 “利用銀行和糧食署來避稅逃稅之事,在蘇州府已蔚然成風。”

 “蘇州府上奏朝廷,請求朝廷準其嚴厲追稅,對肆意避稅逃稅者,嚴懲不貸,屢教不改者,砍頭抄家!”

 “同時還請求朝廷調兵駐防蘇州府,以防不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