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殿試及揭榜
大唐周邊的藩屬國本就對大唐的認同感極高,實行唐歷自然順暢無比,畢竟只是單純的按照曆法數日子,也就相當於換了個稱呼罷了。
再加上李賢對新羅的殺雞儆猴,也讓其它藩屬國徹底沒了其他想法。
如今這個時代的東亞就是一個巨大的、以大唐為首的生態圈,老大發了話,還懲治了個別蹦躂的小弟,推行一項並不緊要的政策算不得什麼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李賢為了推廣唐歷,特別推出了一種新穎的東西:月份牌。
月份牌用硬紙板製作,每一頁分成數十個小格子,上面標註日期和一些相應的節氣,每一頁就是一月,除了用數字代表月份外,還特別將四季分為孟、仲、季,也就是孟春、仲春、季春……以此類推。
為了保證這東西不那麼枯燥無味,李賢又命工匠在每一張月份牌上面繪製一些大唐獨有的圖案。
如正月的月份牌上的大唐皇帝李賢畫像,二月的月份牌上則是一壺栩栩如生的相爺醉,更是用小字簡單介紹了一下相爺醉的來歷,三月則是那隻號稱大唐鳳凰的老母雞等等……
這東西批量製作並不難,它不像書籍一樣,每印刷一頁書就需要雕刻一張新的雕版,李賢直接將活字印刷術拿了過來,月份牌的抬頭用固定模板雕刻出“唐歷_年_月”的字樣,中間則是制式的方格和圖案。
先印刷一遍固定模板後,再將代表數字泥塊依次排列,便可以印刷出各個月份和日期的月份牌了。
甚至還可以單獨將某些字塊再分一遍程序,用不同顏色的墨汁印刷,以此印刷出“彩色”的月份牌。
實際上這東西也就是所謂的掛曆。
掛曆中的插圖李賢將那位大名鼎鼎的吳道子請了過來,繪製出底圖,而後由工匠雕版,可以說掛曆一放進大唐百貨售賣,就引起了購買熱潮。
這東西不單單是可以作為日曆使用,關鍵它看起來美觀,往牆上一掛倍兒有面子。
甚至李賢都沒有特意推廣“掛曆”這個稱呼,民間便已經開始有了掛曆這個說法,而這掛曆不光在大唐反響熱烈,甚至一度銷售到了周邊他國,尤以大唐忠實的狗腿子倭國買的最多。
甚至據說一份掛曆在倭國能賣到幾十上百兩銀子。
而掛曆的存在,也無形間幫大唐酒業打了一次廣告,畢竟緊跟在大唐皇帝陛下畫像後面的圖案就是相爺醉這種價格親民的酒液。
這在李賢的意料之中,甚至李賢心想要不要再弄個年曆,或者萬年曆,將大唐的種種風土人情都給印刷上去。
但想想還是不著急了。
無論如何,唐歷順利的推廣了下去。
而大唐也迎來了春日裡最為重要的一天:春闈結束了。
唐代科舉考試的形式主要有五種:口試、帖經、墨義、策問、雜文。但這些不在李賢的關注範疇之內,李賢需要做的就是閱卷。
當然,閱卷不是把所有的考生的試卷都拿來,每年參加科舉的人數有一千人甚至兩千人,如果全由皇帝來閱卷,那李賢起碼三五天內什麼都不用幹了。
是的,當李賢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極其詫異。
整個大唐一年參加應考的舉子多則兩千人,少則一千人出頭,真不知道那位李二皇帝是怎麼喊出那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
但這其實和大唐的“識字率”有關,整個大唐識字的人幾乎只佔到大唐總人數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士族門閥把控了知識的門戶,讓知識極少的流向平民底層,這是一個巨大的弊端,但李賢現在還不足以撼動。
所以大唐的科舉實際上也就是在幾個大區稍微認真地選拔一次,合格者便可直接參加“省試”。
省試名義上是由尚書省主持的全國性考試,相當於後來的“會試”,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唐代的“狀元”實際最多隻相當於明、清的“會元”(會試第一),甚至連會元都不如。
而且考卷不糊名,有時尚未開考而名次已定,更有強要狀元、自定狀元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