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四百一十三章 煉製
陳平安好奇問道:“最終結果,不盡如人意?”
茅小冬點點頭,“不然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四之爭了。”
陳平安陷入沉思,思考為何會失敗。
一團亂麻。
茅小冬輕聲道:“從至聖先師到禮聖,一位闡述仁義道德,一位具體制定規矩框架,為什麼?”
茅小冬自問自答:“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也曾請教那人,為何至聖先師和禮聖,在奠定浩然天下的獨尊和正統地位後,依舊容得下諸子百家?為何不乾脆只留下儒家學問,教化蒼生?那個人的回答,讓我這榆木疙瘩,豁然開朗,才知道原來天地如此之大,那人說,道祖在看那個一,所以當初那場作亂餘孽,才得以遷徙去往劍氣長城。而我們浩然天下,也沒有對妖族斬盡殺絕。佛祖也只是留下了一句,預言那末法時代終會到來,‘從是以後,於我法中,雖復剃除鬚髮,身著袈裟,毀破禁戒,行不如法’。”
茅小冬反問道:“你覺得這三位,在求什麼?”
陳平安搖頭不知。
茅小冬說道:“那人告訴我,他也不知道答案,但也許是希望給世間所有有靈眾生,一種趨近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一種你不需要付出額外代價就能夠達到的自由。”
茅小冬問道:“可曾明白?”
陳平安老老實實回答:“不懂。”
茅小冬笑了,“陳平安,你沒有必要現在就去追問這種問題的答案。”
茅小冬站起身,抬起一隻腳,離地寸餘,懸停空中,然後往上抬高兩次,“當下種種所學,知其根本與真意,循序漸進,步步登高,那麼一個人無論站在怎麼樣的高位,心都穩。不管那些亂七八糟的旁門左道,最少我們讀書人,都應該是這樣的。”
陳平安想起自己在大泉王朝山巔與姚近之所說之事,關於一個個從裡到外、從小到大的圈子,會心笑道:“這個我懂。”
茅小冬坐回原位,笑問道:“真懂?”
陳平安點頭道:“真懂!”
茅小冬伸出一隻手掌,微笑道:“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具,那就可以煉物了。”
陳平安先閉上眼睛,輕輕呼吸一口氣。
一顆金色文膽,安安靜靜懸停在他身前。
陳平安依舊沒有急於以一口純粹武夫真氣,去“開灶生火”,反而沒來由想起自己年少時在泥瓶巷祖宅的那件事。
二月二,龍抬頭,燭照梁,桃打牆,人間蛇蟲無處藏……
那大概才是陳平安行走江湖的最開始。
那會兒,很多人都還沒有遇到。
但是就那麼一步步走,一個一個遇到了。
練拳不辛苦。讀書很值得。
堅持與人講道理,原來是一件未必次次痛快、卻不會後悔的事情。
原來我陳平安也能有今天。
原來寧姑娘的眼光這麼好啊?
茅小冬怒喝道:“心境過於快意了,停一停!”
茅小冬差點一戒尺打過去,氣呼呼教訓道:“就算有了喜歡的姑娘,也在煉製成功了本命物再去想!到時候誰管你想幾個時辰,是不是樂開了花?!沒輕沒重!”
陳平安悻悻然,趕緊抹了把臉,將臉上笑意斂起,重新凝心靜意。
茅小冬看似惱火萬分,實則自己心中樂呵著,默默唸叨,先生,這件事,弟子做得可還行?跟先生討要一句嘉獎不過分吧?
————
在東華山之巔,茅小冬與陳平安對坐之時。
書院內還有兩人相對而坐,精通雷法的大儒董靜,與半個弟子林守一。
當天地寂靜停滯,光陰流水出現顯化跡象,董靜皺了皺眉頭,看到林守一的一點秉性靈光即將隨之停歇,一揮衣袖,隔絕出一方小天地,只是這位大儒略顯吃力。
董靜沉聲道:“不要分心,與讀書一事一樣,見著了妙不可言的聖賢文章,心神能夠沉浸其中,是本事,拔得出來,更見功力。不然一輩子就是書呆子,談什麼與聖賢共鳴?!”
林守一點點頭。
董靜繼續先前的話題,“不要急。爭取再多開闢出兩座本命氣府。破境不遲。我們儒家門生煉氣修行,自身體魄的修道資質,算不得最重要,儒家已是浩然天下正統,儒生修行,歸根結底就是修學問二字,我問你,林守一,為何有許多世人明明曉得那麼多書上道理,卻依舊渾渾噩噩,甚至會立身不正?”
林守一沉聲道:“不知某個道理、某種學問的根腳所在,自然不知如何去以道理為人處世,故而字字千鈞重的金玉良言,到手之後,已是破敗棉絮,風吹即飄蕩,無法禦寒,到頭來埋怨道理非道理,大謬矣。”
“你只說對了一半,錯的那一半,在於許多聖賢道理,本就不是讓世人雙手抓住諸多實在之物,而是心有一處所安歇之地罷了。”
董靜欣慰點頭,“那麼我今日就只與你說一句聖賢言語,我們只在這一句話上做文章。”
林守一正襟危坐,“願聽先生教誨。”
董靜問道:“聖人有云,君子不器。何解?禮記學宮作何解?醇儒陳氏做何解?鵝湖書院作何解?青鸞國昔年桐城派又是作何解?你自己更是作何解?”
林守一胸有成竹,正要回答這一連串問題。
突然發現董先生轉過頭,望向窗外,比他林守一要分心多了。
林守一猶豫了一下,見董先生沒有收回視線的意思,就跟著轉頭望去。
結果看到一顆腦袋掛在窗外。
董靜怒道:“崔東山,你在做什麼?!”
崔東山一臉無辜道:“我這不是怕林守一問到了你董靜回答不上的道理,太過尷尬,我好幫你解圍嘛。”
董靜伸出手指,怒目相視,“你趕緊走!”
傳道一事,何等莊重肅穆,結果給這顆臭名遠揚的書院老鼠屎在這裡瞎搗亂。
崔東山始終用雙手扒住窗臺,雙腳離地,眨了眨眼睛,“我如果不走,你會不會動手打我?”
董靜平穩了一下心神,正打算對這個傢伙曉之以理,然後搬出書院茅山主威脅此人幾句,不曾想崔東山已經鬆開雙手,那顆礙眼的腦袋終於消失不見。
董靜冷哼一聲。
結果崔東山又一個蹦跳,胳膊擱在窗臺上,哈哈笑道:“我又來了。”
董靜怒斥道:“崔東山,你一個元嬰修士,做這種勾當,無聊不無聊?!”
崔東山理直氣壯道:“我就是快無聊死了,才來你這兒找有聊啊,不然我來幹嘛。”
董靜站起身,“打一架?!”
崔東山搖搖頭,“君子動口不動手。”
董靜氣得大踏步走去。
修行雷法之人,尤其是地仙,有幾個是脾氣好的。
崔東山腳尖在牆壁上一點,向後飄蕩而去,揮手作別。
林守一滿臉苦笑。
董靜站在窗口那邊,確定崔東山遠去後,依舊等了許久,才返回原位。筆趣庫
崔東山倒是沒有繼續糾纏,大搖大擺去了幾座學堂和幾間學舍,見到了正在課堂上打瞌睡的李槐,崔東山打賞了這小崽子好幾顆板栗,將一位在光陰長河中靜止不動的大隋豪閥年輕女子,坐在她身前的那張學堂几案上,為她更換了一個他覺得更符合她氣質的髮髻樣式,去見了一位正在學舍,偷偷翻看一本才子佳人小說的漂亮少女,取了筆墨,將那本書上最精彩的幾處羞人描寫,全部以墨塊塗抹掉……
由此可見,崔東山確實是無聊得很。
逛蕩來遊蕩去,最後崔東山瞥了眼東華山之巔的景象,便返回自己小院,在廊道中呼呼大睡。
石柔“穿著”一副仙人遺蛻,能夠行走自如。
沒了最後一顆困龍釘禁錮修為的謝謝,想要行走比較艱難,但是坐在臺階上感受光陰長河的玄妙,還算可以。
崔東山一個毫無徵兆的鯉魚打挺,猛然站起身,嚇了謝謝和石柔一大跳。
崔東山突然想起前些年那個名叫李柳的少女,在書院門口那邊,對自己所做的那個恐嚇手勢。
少女看似不諳世事,不知天高地厚。
崔東山後仰倒地,撲通一聲,嘴上哼哼哈哈,一次次出拳,嘖嘖道:“江湖共主啊,難怪心比天高。”
崔東山閉眼睡去。
謝謝和石柔幾乎同時轉頭望向東華山之巔。
那邊的光陰流水,不知為何彷彿染上了一層浩浩蕩蕩的金黃色彩。
只是石柔一瞬間,就轉頭飛快瞥了眼崔東山。
那天當陳平安說出“再想一想”之後,她分明看到背對著陳平安的崔東山,滿臉淚水。
崔東山明明已經酣睡,卻打了個響指。
石柔頓時腹部如雷鳴,已經數百年不曾有過的感覺。
崔東山轉過頭,笑眯眯提醒道:“可別在我院子裡啊,趕緊去找個茅廁,不然要麼你燻死我,要麼我打死你!”
石柔悲憤欲絕,飛奔離去。
崔東山在廊道不斷翻滾,嘴上說道:“謝謝,你上哪去找一個會幫你擦拭廊道的公子,對不對啊?”
謝謝只得附和道:“謝謝謝過公子。”
崔東山趴在廊道上,以鳧水姿勢,從一頭游到了另一端,然後掉轉身形,再來一遍,重複哼唱著“蛤蟆不吃水,太平年呦太平年……”
茅小冬點點頭,“不然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四之爭了。”
陳平安陷入沉思,思考為何會失敗。
一團亂麻。
茅小冬輕聲道:“從至聖先師到禮聖,一位闡述仁義道德,一位具體制定規矩框架,為什麼?”
茅小冬自問自答:“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也曾請教那人,為何至聖先師和禮聖,在奠定浩然天下的獨尊和正統地位後,依舊容得下諸子百家?為何不乾脆只留下儒家學問,教化蒼生?那個人的回答,讓我這榆木疙瘩,豁然開朗,才知道原來天地如此之大,那人說,道祖在看那個一,所以當初那場作亂餘孽,才得以遷徙去往劍氣長城。而我們浩然天下,也沒有對妖族斬盡殺絕。佛祖也只是留下了一句,預言那末法時代終會到來,‘從是以後,於我法中,雖復剃除鬚髮,身著袈裟,毀破禁戒,行不如法’。”
茅小冬反問道:“你覺得這三位,在求什麼?”
陳平安搖頭不知。
茅小冬說道:“那人告訴我,他也不知道答案,但也許是希望給世間所有有靈眾生,一種趨近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一種你不需要付出額外代價就能夠達到的自由。”
茅小冬問道:“可曾明白?”
陳平安老老實實回答:“不懂。”
茅小冬笑了,“陳平安,你沒有必要現在就去追問這種問題的答案。”
茅小冬站起身,抬起一隻腳,離地寸餘,懸停空中,然後往上抬高兩次,“當下種種所學,知其根本與真意,循序漸進,步步登高,那麼一個人無論站在怎麼樣的高位,心都穩。不管那些亂七八糟的旁門左道,最少我們讀書人,都應該是這樣的。”
陳平安想起自己在大泉王朝山巔與姚近之所說之事,關於一個個從裡到外、從小到大的圈子,會心笑道:“這個我懂。”
茅小冬坐回原位,笑問道:“真懂?”
陳平安點頭道:“真懂!”
茅小冬伸出一隻手掌,微笑道:“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具,那就可以煉物了。”
陳平安先閉上眼睛,輕輕呼吸一口氣。
一顆金色文膽,安安靜靜懸停在他身前。
陳平安依舊沒有急於以一口純粹武夫真氣,去“開灶生火”,反而沒來由想起自己年少時在泥瓶巷祖宅的那件事。
二月二,龍抬頭,燭照梁,桃打牆,人間蛇蟲無處藏……
那大概才是陳平安行走江湖的最開始。
那會兒,很多人都還沒有遇到。
但是就那麼一步步走,一個一個遇到了。
練拳不辛苦。讀書很值得。
堅持與人講道理,原來是一件未必次次痛快、卻不會後悔的事情。
原來我陳平安也能有今天。
原來寧姑娘的眼光這麼好啊?
茅小冬怒喝道:“心境過於快意了,停一停!”
茅小冬差點一戒尺打過去,氣呼呼教訓道:“就算有了喜歡的姑娘,也在煉製成功了本命物再去想!到時候誰管你想幾個時辰,是不是樂開了花?!沒輕沒重!”
陳平安悻悻然,趕緊抹了把臉,將臉上笑意斂起,重新凝心靜意。
茅小冬看似惱火萬分,實則自己心中樂呵著,默默唸叨,先生,這件事,弟子做得可還行?跟先生討要一句嘉獎不過分吧?
————
在東華山之巔,茅小冬與陳平安對坐之時。
書院內還有兩人相對而坐,精通雷法的大儒董靜,與半個弟子林守一。
當天地寂靜停滯,光陰流水出現顯化跡象,董靜皺了皺眉頭,看到林守一的一點秉性靈光即將隨之停歇,一揮衣袖,隔絕出一方小天地,只是這位大儒略顯吃力。
董靜沉聲道:“不要分心,與讀書一事一樣,見著了妙不可言的聖賢文章,心神能夠沉浸其中,是本事,拔得出來,更見功力。不然一輩子就是書呆子,談什麼與聖賢共鳴?!”
林守一點點頭。
董靜繼續先前的話題,“不要急。爭取再多開闢出兩座本命氣府。破境不遲。我們儒家門生煉氣修行,自身體魄的修道資質,算不得最重要,儒家已是浩然天下正統,儒生修行,歸根結底就是修學問二字,我問你,林守一,為何有許多世人明明曉得那麼多書上道理,卻依舊渾渾噩噩,甚至會立身不正?”
林守一沉聲道:“不知某個道理、某種學問的根腳所在,自然不知如何去以道理為人處世,故而字字千鈞重的金玉良言,到手之後,已是破敗棉絮,風吹即飄蕩,無法禦寒,到頭來埋怨道理非道理,大謬矣。”
“你只說對了一半,錯的那一半,在於許多聖賢道理,本就不是讓世人雙手抓住諸多實在之物,而是心有一處所安歇之地罷了。”
董靜欣慰點頭,“那麼我今日就只與你說一句聖賢言語,我們只在這一句話上做文章。”
林守一正襟危坐,“願聽先生教誨。”
董靜問道:“聖人有云,君子不器。何解?禮記學宮作何解?醇儒陳氏做何解?鵝湖書院作何解?青鸞國昔年桐城派又是作何解?你自己更是作何解?”
林守一胸有成竹,正要回答這一連串問題。
突然發現董先生轉過頭,望向窗外,比他林守一要分心多了。
林守一猶豫了一下,見董先生沒有收回視線的意思,就跟著轉頭望去。
結果看到一顆腦袋掛在窗外。
董靜怒道:“崔東山,你在做什麼?!”
崔東山一臉無辜道:“我這不是怕林守一問到了你董靜回答不上的道理,太過尷尬,我好幫你解圍嘛。”
董靜伸出手指,怒目相視,“你趕緊走!”
傳道一事,何等莊重肅穆,結果給這顆臭名遠揚的書院老鼠屎在這裡瞎搗亂。
崔東山始終用雙手扒住窗臺,雙腳離地,眨了眨眼睛,“我如果不走,你會不會動手打我?”
董靜平穩了一下心神,正打算對這個傢伙曉之以理,然後搬出書院茅山主威脅此人幾句,不曾想崔東山已經鬆開雙手,那顆礙眼的腦袋終於消失不見。
董靜冷哼一聲。
結果崔東山又一個蹦跳,胳膊擱在窗臺上,哈哈笑道:“我又來了。”
董靜怒斥道:“崔東山,你一個元嬰修士,做這種勾當,無聊不無聊?!”
崔東山理直氣壯道:“我就是快無聊死了,才來你這兒找有聊啊,不然我來幹嘛。”
董靜站起身,“打一架?!”
崔東山搖搖頭,“君子動口不動手。”
董靜氣得大踏步走去。
修行雷法之人,尤其是地仙,有幾個是脾氣好的。
崔東山腳尖在牆壁上一點,向後飄蕩而去,揮手作別。
林守一滿臉苦笑。
董靜站在窗口那邊,確定崔東山遠去後,依舊等了許久,才返回原位。筆趣庫
崔東山倒是沒有繼續糾纏,大搖大擺去了幾座學堂和幾間學舍,見到了正在課堂上打瞌睡的李槐,崔東山打賞了這小崽子好幾顆板栗,將一位在光陰長河中靜止不動的大隋豪閥年輕女子,坐在她身前的那張學堂几案上,為她更換了一個他覺得更符合她氣質的髮髻樣式,去見了一位正在學舍,偷偷翻看一本才子佳人小說的漂亮少女,取了筆墨,將那本書上最精彩的幾處羞人描寫,全部以墨塊塗抹掉……
由此可見,崔東山確實是無聊得很。
逛蕩來遊蕩去,最後崔東山瞥了眼東華山之巔的景象,便返回自己小院,在廊道中呼呼大睡。
石柔“穿著”一副仙人遺蛻,能夠行走自如。
沒了最後一顆困龍釘禁錮修為的謝謝,想要行走比較艱難,但是坐在臺階上感受光陰長河的玄妙,還算可以。
崔東山一個毫無徵兆的鯉魚打挺,猛然站起身,嚇了謝謝和石柔一大跳。
崔東山突然想起前些年那個名叫李柳的少女,在書院門口那邊,對自己所做的那個恐嚇手勢。
少女看似不諳世事,不知天高地厚。
崔東山後仰倒地,撲通一聲,嘴上哼哼哈哈,一次次出拳,嘖嘖道:“江湖共主啊,難怪心比天高。”
崔東山閉眼睡去。
謝謝和石柔幾乎同時轉頭望向東華山之巔。
那邊的光陰流水,不知為何彷彿染上了一層浩浩蕩蕩的金黃色彩。
只是石柔一瞬間,就轉頭飛快瞥了眼崔東山。
那天當陳平安說出“再想一想”之後,她分明看到背對著陳平安的崔東山,滿臉淚水。
崔東山明明已經酣睡,卻打了個響指。
石柔頓時腹部如雷鳴,已經數百年不曾有過的感覺。
崔東山轉過頭,笑眯眯提醒道:“可別在我院子裡啊,趕緊去找個茅廁,不然要麼你燻死我,要麼我打死你!”
石柔悲憤欲絕,飛奔離去。
崔東山在廊道不斷翻滾,嘴上說道:“謝謝,你上哪去找一個會幫你擦拭廊道的公子,對不對啊?”
謝謝只得附和道:“謝謝謝過公子。”
崔東山趴在廊道上,以鳧水姿勢,從一頭游到了另一端,然後掉轉身形,再來一遍,重複哼唱著“蛤蟆不吃水,太平年呦太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