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歸秦九鼎粟

公元前255年, 本來應該是秦國奪取九鼎,在法理上實現了可以名正言順討伐天下的一年。




 但這個時空,邯鄲之戰沒有發生, 老秦王對內對外政策上都沒有失誤,還擁有了朱襄、藺贄、蔡澤、李牧、廉頗等名臣良將, 對六國的威脅大大增加。




 明明秦國更強大了, 今年伐周取得的戰果還不如原本時空。




 六國再次短暫聯合,要將秦國趕回函谷關。




 被李牧阻了一手, 原本楚國會參與的五國聯軍, 現在齊國加入, 仍舊是五國聯軍。名譽天下的信陵君魏無忌帶領著門客們身先士卒, 冒著石塊和箭雨衝殺在最前方,極大鼓舞了五國聯軍的士氣, 將圍攻洛邑的秦軍打退。




 秦軍很多年沒有遭遇如此大的失敗。這場戰役的成功, 極大地鼓舞了五國聯軍的士氣。




 魏無忌已經和其他四國帶兵主將商量好,向西乘勝追擊,將被秦國佔領的原三晉之地搶回來。




 但當魏王收走魏無忌的兵權,並命令魏國退兵時,這一切都成了泡影。




 魏國退兵後, 韓王立刻就宣佈退兵。




 魏國、韓國、趙國都和秦國接壤。當秦國已經佔領了上黨高地之後,魏國、韓國和秦國之間已經基本沒有大的山川河流阻攔, 秦國隨時可以出兵滅掉這兩個國家。




 現在秦國不出兵, 不是打不過, 只是擔心吞下去會消化不良。




 但如果魏國和韓國做得過分了,秦國一定會給這兩個國家一個教訓。之前魏國是聯軍的主推手, 如果秦人發怒, 還有魏國頂著, 韓王才敢跟著一起去敲邊鼓。




 現在魏國退縮了,韓王當然立刻退縮,還派人向秦王送信,說自己錯了,等新王繼位,一定親自去向秦王朝賀。




 這謙卑的姿態,就差沒直說,我韓國想當秦國的附屬國了。




 韓非得知此事後,病得在床榻上躺了很久。他唯一會與他辯論的好友李斯趁機照顧他,與他關係拉近不少。




 韓非是個知恩圖報的好孩子,且他本來也比較認可李斯的才華。雖然李斯的才華遠遠不如他,但比起咸陽學宮大部分庸才還是好多了。




 所以韓非在病床上感動地說,一定會想辦法完成好友李斯的願望,等朱襄公閒下來之後,就求朱襄公給李斯一個拜見的機會。




 李斯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他在韓非那裡做低伏小這麼久,練就了一副韓非說完上半句,他就能知道韓非下半句說什麼,可以立刻出言反駁的厲害本事。現在終於快得償夙願了。




 可惜如今朱襄公在咸陽宮,他可能要等到新秦王繼位之後,才有機會見到朱襄公了。




 五國聯軍退了兩家,剩下趙、燕、齊三國面面相覷。




 齊國的卿大夫們早就被秦國送來的重金腐蝕得差不多了,以前一直遊走在合縱邊緣。現在他們一看,如果還要打下去,恐怕要自己挑大樑,立刻也想退縮了。




 只剩下趙、燕、齊三國在那裡撐著,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糧草。




 之前趙國即將發生了大飢|荒,廉頗才去搶掠燕國。現在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年,但失去的人口和荒廢的土地都需要時間恢復。再加上兩國的政治都有長時間的動盪,民眾休養生息的時間並不夠,所以糧草很不充足。




 齊國在管仲當政的時候還比較重視農業生產,但之後齊國人發現海鹽等商業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富裕,再加上齊國土地鹽鹼化嚴重,如果需要提高可耕種面積需要國家出面修建水利。齊國貴族肯定不願意花這個錢,所以齊國現在社會結構是以經商為主,糧食較為依賴進口。




 魏國和韓國別看如今國土面積並不大,卻是五國聯軍中主要提供糧草的國家。他們一退出,聯軍立刻缺糧了。




 李牧冒險北渡逼迫楚王按兵不動,觀察到五國聯軍的糧草問題,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楚國佔有淮水以南長江以北大片耕種地區,糧草十分充足。只要不讓楚國入盟,以魏韓兩國的糧草,五國聯軍支撐不了多久。




 即便蔡澤的離間計沒有奏效,魏無忌真能率領五國聯軍西征,糧草不足這件事也能成為引爆五國聯軍的一個關鍵點。




 秦國與六國對抗,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成為生死存亡的契機。對五國聯軍,秦國當然不會只用蔡澤離間計這一個手段。




 離間計可能會讓五國聯軍群龍無首,廉頗和白起的震懾能降低五國聯軍的士氣,糧草的隱患讓五國聯軍即使取勝也不能持久……這些都是秦國組合計謀的一環。




 這些組合計謀甚至不是秦國這群人才商議後決定,而是做了自己權力範圍內能做到的事,然後依靠賢臣良將之間的默契,和秦王強大而敏銳的觀察、統率能力,瓦解了五國聯軍合縱。




 最終,齊國也退出了合縱。燕趙本就有仇,沒有其他國家作為緩衝,他們也立刻分道揚鑣。




 轟轟烈烈的合縱在打下一次打勝仗之後,在戰場上沒有任何失利的前提下就分崩離析。




 這對秦國而言是最好的結果,就是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與趙國為敵的廉頗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來打仗呢,仗在哪?




 別說廉頗,等著立軍功的秦國將士們也很不高興。




 當五國聯軍只剩下三國的時候,他們十分高興;當齊國也跑了的時候,他們摩拳擦掌;當趙燕聯軍也一鬨而散,他們懵了。




 別跑啊!跑了我們軍功怎麼辦?




 周赧王更懵。




 等等,你們都跑了,洛邑怎麼辦?本王怎麼辦?秦國人的軍隊還沒退呢!




 東周時,周王在自己寥寥無幾的直屬土地上進行了最後一次分封。




 最初,週考王封其弟於河南地,建立周公國;而後周王又將東西周分立,西周公國的國都是舊國都洛邑,東周公國定都於鞏。




 自這次分封后,周王自己就完全沒有土地了,寄居於東周公國。




 這時的“東周”“西周”就是指東周國和西周國,不是朝代劃分的“東周”和“西周”。




 此次秦王討伐周王室的理由,就是西周公見秦國勢力越來越強盛,感到自己位置不保,暗地裡希望促進新的合縱,共同討伐秦國。所以秦國攻打西周國的國都洛邑,順帶揍周王。




 見合縱瓦解,自己危險了,周赧王和西周公卑微地派人送上投降的詔書,希望割據城池,求秦國退兵。




 “退屁退!”廉頗怒道,“我兵都帶到洛邑門口了,你讓我退兵?!給我攻城!”




 若是尋常秦將,考慮到國內新舊秦王更替朝堂動盪,說不定真的會緩一手。




 但廉頗是趙國大貴族,領兵時自由慣了。他好不容易克服了心理障礙與故國為敵,千里迢迢來到了洛邑,你讓他無功而返?




 廉頗這暴躁脾氣可受不了。




 他當即命令以為會退兵的秦國將士進攻,說一切後果他來承擔。




 秦國將士們嗷嗷叫著攻入了洛邑,把周赧王和西周公俘虜了。




 廉頗圍繞著九鼎轉悠了幾圈:“朱襄那豎子曾經口出狂言,說九鼎空著浪費,既然是代表國家權威的禮器,裡面怎麼能不裝滿粟。我們這次運西周國的糧回咸陽,就用九鼎裝粟如何?”




 廉頗的下屬:“……”他們能說不好嗎?




 不過他們確實缺少裝東西的容器,就乾脆做了幾個木蓋子,把搶來的糧食裝到九鼎裡,把蓋子蓋上綁緊,這樣又能運九鼎又能運糧,不用浪費太多空間。




 廉頗身為大貴族,非常理解王公貴族的心思。




 雖然現在他第一次出征,就沒有詢問王令便擅自做主滅了西周國。但只要把九鼎運回去給秦王當賀禮,秦王就不會拿自己怎樣。




 再者自己身為秦王花好幾座城池請回秦國的趙國老將,第一次出征勝利取得戰功,秦王為了影響,也不會怪罪自己。所以廉頗表現得有恃無恐。




 他大肆搜刮貴族錢財犒賞將士,鼓舞秦軍士氣,回秦國路上順帶搶了魏國和韓國幾個城池。




 西周國和東周國是夾在魏國和韓國中間的彈丸小國。廉頗攻佔西周國後,瞅了一眼地圖,覺得秦國的地圖往魏國和韓國中間凸進去了一點,不太好看,於是就把凸進去的“路”修得寬了些。




 他見好就收,只各自要了魏國和韓國一個大城池和三四個小城池,說這是魏國和韓國支援周王室的代價。




 魏王和韓王聽廉頗要了這幾個城池後就會離開,十分迅速將地圖切給廉頗,希望廉頗立刻走。




 於是廉頗出門逛了一圈,基本沒耗費多少兵卒就拿下了西周國和魏國、韓國部分土地,與裝滿了粟的九鼎一同進獻給了秦王。




 他回到咸陽後,把裝滿粟的九鼎往咸陽宮中一擺,那陣仗,真是風光無兩。




 還在生病的白起,看著廉頗的眼神更酸了。




 “唉,白起,你怎麼就生病了?這次出戰基本都沒打仗,土地都是對方直接送的,誰領兵都行。”廉頗看見白起酸溜溜的眼神,嘴特別欠道,“我簡直就像是出門撿了一個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