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二百五十四章 明朝的雞蛋

 隨著大量人口的彙集,加上烏梁爾海的糧食種植的提升,連續幾年的豐收,就順應著畜牧業的隨之爆發,首先是牛羊圈養的數目增長,而圈養業就是從平安府的農莊傳播開來的,原因是成化年間西北的畜牧大多都是放養的,從來不考慮採用圈養,因為圈養需要更多的勞力去收集牧草,而隨著農業種植的爆發,大量的紅薯藤蔓,玉米、高粱秸稈及小米水稻的草料正好彌補了牛、羊、豬等牲畜的需求,在家養方面,就數雞、鴨、鵝最為普遍,平安府農莊及養殖場大量養殖了這些家畜,特別是雞、鴨的密集養殖產生了在明朝最為精貴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禽蛋,在明朝成化年間為例,摺合成現在的計量單位的話,一斤雞蛋的價值大概能換50斤大米。

 雞蛋大概8個一斤,以每人每天吃一斤大米來計算,一個雞蛋的價值大概能值普通人一週的大米錢,可見多麼珍貴。說到養雞場,一般人都會想到一個很小房間裡,一排排集中起來養很多雞,其實這是現代先進技術,而在古代所有雞都是散養的,產量很有限,現代人吃小麥都喜歡去殼,而那些去掉的殼則是畜牧業飼料的主要原料之一,非常廉價。古代並沒有這種先進的脫殼設備,都是連殼一起磨碎了吃的,也就現在所說的全麥。所以雞吃的也都是普通人一樣的糧食,在古代一般人家裡連人都吃不飽,哪裡有閒糧餵雞?

 所以養雞的一般都是大戶人家,而且沒有使用激素催生雞蛋的雞,產量也很低,雞蛋是非常貴。所以平安府的養殖場也沒有這種現代激素催生技術,養殖也是以放養為主,只不過把一定只數的雞圍一塊地,圈養起來,定時投入草料食物,雞、鴨的飼料來源大量的草料及養殖魚的各種魚蝦,產蛋雖然不高,可頂不住數量龐大,除了能獲得肉食外就是雞蛋了,鴨子也是一樣,這些大量的蛋類為了儲存不壞,除了鮮蛋外就大量地做成了鹹蛋、皮蛋、酒槽蛋、茶葉蛋等。

 古代雞蛋昂貴是有原因的,章子俊曾看到過《清史》中的記載,光緒皇帝特別喜歡吃雞蛋,他每天早上和中午都要吃兩個雞蛋,一共是四個雞蛋。有一次光緒帝在吃雞蛋的時候就詢問他的老師翁同龢,“雞蛋如此昂貴的食物,老師可有吃過。“翁同龢是個明白人,轉念一想就答道,”我曾經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吃過雞蛋,但是平時那是萬萬沒有機會吃這等珍貴之物。

 光緒帝的爺爺也就是道光帝對雞蛋更是視若珍寶,平時連吃都不捨得吃,只在偶爾嘴饞的時候吃上幾個。有一個道光帝就問一個大臣曹振鏞,”你家每個月吃雞蛋要花費多少銀兩?“曹振鏞十分機靈,於是撒了一個謊,他答道,“我自幼患上了一種怪病,這種怪病最忌諱的就是雞蛋,所以我從來都沒有吃過雞蛋。"